大叶黄杨枝干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
危害大叶黄杨的枝干病害主要是枝枯病和茎基腐病,导致枝条枯死或整株枯死,在夏秋季危害较重,注意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。
一、大叶黄杨枝枯病:
1. 发生规律:夏季高温高湿、植株生长衰弱、修剪伤口或冻伤是主要诱因。5-9月为高发期,地势低洼、密植区域更易暴发。

2.症状表现:初期枝条出现褐色坏死斑,逐渐环绕枝干一周,导致上部叶片青枯、萎蔫,叶片不脱落,后期整枝枯死,病斑表面可见小黑点(分生孢子盘)。主要危害枝条或枝条的一部分。

二、大叶黄杨茎基腐病:
1. 发生规律:病菌在土壤中腐生,通过灌溉水或伤口侵入茎基部,高温高湿时快速繁殖。栽植过密、土壤板结、积水或根部损伤是主要诱因。新移栽苗木及幼苗易感病,6-8月为高发期。

2.症状表现:茎基部皮层变褐、缢缩,后期腐烂并产生黑色菌核,叶片黄化萎蔫,整株死亡。主要危害茎基部,导致整株枯死。

三、防治措施:
1.预防:晚秋和春季萌芽前喷施3-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,减少越冬病原。
2.日常养护:避免高温时段浇水,选择早晚浇水,定期使用禾林道土壤疏松剂增加土壤透气性,每年增施2-3次禾林道有机肥或根多多套餐。定期修剪枯枝和疏枝,增加枝条间的透气性,避免枝条过密。

3.发生初期:枝枯病可用光合素+新灿+奥卡娜;茎基腐病用透翠+地彩+芋吉。如果两者同时发生,可用透翠+奥卡娜+地彩,按照每亩地3-4喷雾器水的量进行喷雾,确保枝条和茎基部喷到药液,间隔5-7天,连续使用2-3次。
4.发生一段时间,已经出现枝枯或整株枯死的情况时,及时拔除掉或修剪掉,集中销毁。再根部浇灌根腐灵+地彩+根壮壮,杀菌促根,枝干喷施透翠+新灿+地彩2-3次,间隔5天,重点喷施发病植株和周边植株。
- 上一篇: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[2025-07-28]
- 下一篇:大叶黄杨(冬青卫矛)主要叶部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[2025-07-28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