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针发黄干枯落针原因和解决方案
松树(油松、黑松、赤松、马尾松等)经常会出现针叶发黄、发褐、落针等情况,特别是夏秋季节,降低观赏效果,轻者树势衰弱,严重可导致整株枯死。
一、松落针病:
1、危害表现:初期淡绿色斑,很快呈现为鲜黄色斑点,再发展成段斑。第二年春季病斑间生成淡黑褐色横线,使松针变黄脱落。

2、发生规律:病菌通常侵害2年生针叶,每年发生1次。6月-7月出现症状。4月-5月湿度大时,适于孢子散发和萌生,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。过于干旱缺水时,林木抗病力降低,很容易染病;当年移栽的弱势植株,也容易染病。


二、松赤枯病:
1、症状表现:病菌一般危害当年生嫩叶,少数老叶也会受害。受害初期,针叶尖端呈褐色或黄棕色状,叶面有黄褐色病斑,边缘褐色。病部与健康组织间常有一暗红色环圈,病部断掉后,红圈仍然会保留。以后针叶尖端出现细棕色症状并向针叶中下部转移,使整条或整束整梢的针叶变成红棕色,这时针叶会停止生长。随着时间的延后,针叶呈现浅灰色或暗灰色。后期有的针叶尖端枯死,有的针叶半截或者全叶枯死,使受害树松针颜色变为桔红色,好像是火烧过一样,能造成当年新梢枯死,重者整树死亡。

2、发生规律:春天月平均气温16℃以上时开始发病,11月份基本停止。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,从气孔或伤口进入针叶。气温高于20℃时,产生分生孢子,侵入针叶进行再侵染,一年当中可以发生3次之多。在高温-降水-高温-晴朗的情况下,病害极易暴发。6月~8月份发病较重,7月份为发病高峰。

三、松褐斑病:初期叶片出现淡褐色或草黄色近圆形或圆形小斑,病斑交叉后可产生段斑,病叶明显分为3段,上部针叶褐色枯死,中间病斑组织和绿色组织相间,下段仍为绿色。当年危害的针叶,一般第二年5-6月脱落。4-6月和9-10月为危害高发期。

四、防治措施:
1、晚秋和早春各喷施一次石硫合剂,清除落针集中销毁。
2、3月中旬,气温15°C以上时,可喷施多菌灵、代森锰锌等预防。
3、发现针叶有发黄、发褐等病斑时,使用光合素+奥卡娜+叶贝健,贝健+奥卡娜+叶达芬交替使用,间隔5-7天,连续2-3次。
- 上一篇:没有啦
- 下一篇:风雨过后如何抢救歪倒的树木 [2025-07-08]